医疗信息化大融合下,API在数据集成中的运用

阅读人数:0人 发表时间:2023-03-18 16:55:13

据全球领先的CDN服务提供商Akamai统计,2019年有83%的流量来自API,而 HTML的流量只有17%。在医疗集成领域中,由于医疗数据具有量大、多样化、实时性、高价值等特性,在医疗信息化建设和数据互联互通中,API化和互操作能力就非常重要,甚至形成了一个集成技术趋势。

什么是API?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应用程序接口,缩写为API,是一种计算接口,它定义多个软件中介之间的交互,以及可以进行的调用(call)或请求(request)的种类,如何进行调用或发出请求,应使用的数据格式,应遵循的惯例等。

API在医疗集成领域的作用

由于医疗数据具有量大、多样化、实时性、高价值等特性,在医疗信息化建设和数据互联互通中,对于系统解耦、业务协同、互操作需求、实时性要求、调用监管、安全控制等需求也越来越高,而API所具备的对外标准接口、规范数据格式、隐藏后端复杂性、简化开发流程等能力能满足上述需求,因此下好使用API集成的这步棋,将能直接提升医疗机构信息集成的“段位”。

1、破除单一集成技术,增强多元化多场景的集成能力

医院过去会采用单一的集成技术(如MQ、ESB技术等)满足集成需求,这也确实能解决一些需求,然而随着医疗集成业务场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仅使用单一集成技术无法兼顾不同场景下的业务集成和数据交换需求,容易陷入大量二次开发,不停“打补丁”的困局。

在集成平台中融入各种数据交换技术(MQ、ESB、ETL、API等),并以面向场景设计开发和获得最优应用实践效果为出发点,取长补短,灵活解决实际环境中需求多样化的场景问题,做好系统集成的“本手”,才能破解由采用单一集成技术带来的“俗手”困局。

2、从数据本身的交换迈向数据价值的交换

如今医疗数据的价值逐渐被大家认可和重视,各医疗机构也开始通过数据的归属和内在逻辑,挖掘数据价值,甚至形成一套从数据产生、挖掘、治理到价值利用的标准流程,传统情况下仅作为“数据搬运工”的集成平台,如何释放或发挥大量沉淀在医疗机构的数据价值,需要有更加适合医疗价值交换的技术和管理方式来提供支撑。

通过API方式,能够为医疗机构实现对外开放服务能力,提供数据价值的技术访问途径。围绕API技术,实现诸如API-First的服务设计方式,API Driven的集成开发,以及访问授权、调用流量、调度监控等管理,快速、有效、精准、安全的对外提供医疗机构的数据价值。

用好API的前提要求

1、平台尽量使用原生API,避免“打补丁”风险

对于集成平台而言,在设计之初就需要充分考虑API特性,将API基因融入产品架构设计中,实现原生API化,这样能根据医院需求轻松衍生出所需的API功能(包括API-Driven 服务集成、Open API、API客户端类库自动生成等),而具有原生API特性的中间件对于集成平台实现上述功能至关重要;采用“打补丁”的方法在产品中嵌入API的功能,不仅费时费力,也不利于API功能的后续拓展与开发。

2、API需要支持服务分层,应对不同的生态流转

由于各业务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业务只提供单一基础服务,有的业务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并将功能封装起来,而有的则需要对运营提供支撑,需要API提供不同层级不同粒度的服务。因此API需要支持服务分层,将各业务产生的数据价值挖掘出来,并不断结合新数据进行加工,产出新价值,形成价值循环,最终达到业务自生和生态流转。

3、架构承载力足够,具备高性能、强稳定、易扩展等特性

由于当前大量API的接入和扩展使用,传统HIT架构已难以满足医疗机构如今高速增长的需求,医疗机构在进行信息化集成建设时就必须要实现集成架构的突破,采用集群、甚至是云原生架构,达到7×24高稳定、资源动态扩容、独立服务隔离、定向负载计算、态势感知等能力要求,充分契合API功能特性,支撑API技术在医疗信息集成领域中走向多元、多维、多态的应用模式。

内容参考网上资料,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